2011年紅色韶山之旅後感:感受湘味十足的革命風情

       一股懷舊紅色革命之風在七月吹得正盛,中航信息黨支部趁着此風,組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踏上中國革命發源地之——湖南,用一顆躍動的心感受湘味十足的革命風情。



       待我們到達長沙時,天色已暮。還沒到下車,就已經聞到湖南特有的辣味了。享用一頓晚餐後,我們算是真正踏上湖南之旅。第一站就是橘子洲頭。橘子洲頭之所以出名,莫過于毛澤東他1925年秋所作《沁園春·長沙》一詞中的“獨立寒秋,湘江北去,橘子洲頭”。從此,橘子洲聲名大噪。



       說是橘子洲,自然離不開香甜的橘子。之前了解過,橘子洲頭春有楊柳搖擺,夏有百花綻放,秋有橘果累累,冬有白雪壓枝。可惜在這個炎熱的季節和這漆黑的時間裡,沒法一睹其盛景。我隻好感歎一句話:所謂的成功,便是在正确的時間裡,正确的地方,做正确的事情。恰如毛澤東在那個動蕩的時代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,那就是帶領中國人民走上革命之路。



       夜幕半掩,洲上微風徐徐,湘江上波瀾疊起,讓我回憶起一句詩詞,滾滾長江東逝水,浪花淘盡英雄。自古以來,有水的地方便有了社會,有社會的地方便有了文明。一方水土築造文明的性格,故法國有溫文爾雅而浪漫的塞納河,德國有内斂而澎湃的萊茵河。毛澤東在青年時代常與友人洲頭搏浪擊水,探求真理,議論國事。他這種堅韌剛毅的性格,無不都是獨立于江面上,傲視四方的橘子洲頭所賦予的嗎?正因如此,毛澤東對橘子洲頭情有獨鐘,曾六次暢遊洲頭。或許他仍在懷念當年在洲頭裡議事論事,審視局勢那段豪壯的歲月。 


       待我們離開時,遺憾的是沒法一睹伫立在洲頭的毛澤東青年銅像,看看他那種風華正茂、胸懷大志的形象。我回頭看着正在逝去的洲頭夜景,隻見黑夜不斷吞噬眼前所見,隻剩下一派流光溢彩的景象。

 

       正所謂入屋叫人,進廟拜神。來到湖南,當然少不了參觀毛澤東的故居。在之前,我們參觀了銅像廣場,觀賞毛澤東正身銅像,以彌橘子洲的遺憾。随着團隊走往銅像廣場,在廣場上,我們可見的是一座高6米,重3.7噸的毛澤東銅像。銅像雙手握着一卷書卷置于胸前,身姿挺拔,面露慈祥的笑容,雙目凝視着遠方,似乎審視着中國将來的局面,所表現的盛世讓他感到滿心足矣。導遊帶領我們輕輕地環繞銅像,走了一圈,稱會帶來好運。我們心裡都懷着對毛澤東的崇敬之情許下了美好的願望。 


       随後我們來到這次紅色之旅的關鍵内容,參觀毛澤東故居。裡面還是維持着當年的擺設,他曾用的挑水扁擔、耙子,當然還有加工大米用的推、碓和風車,安靜地塵封在一角裡,似乎主人從來沒有離開過。在一個如此小村落,如此簡陋的小土房裡,竟養育過這麼一位傳承中國革命之火的偉人,正好印證了一句“寒門出英雄”的話。想想如果不是出身于農民階層,又怎會了解到當時社會的各種無奈和艱苦。人人都以為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早已是一種神話,誰又會知道在這個小小農村裡出了一名中國革命的領袖,世事就是這樣奇妙。自幼習讀《三國演義》的毛澤東一直很奇怪為何統治者總是出身于才子佳人,王侯将相的,難道就從來沒有農民統領天下?于是他帶着這個夢想,披荊斬棘,讓農民終于站起來,當家做主。所以說,人畢竟需要一點夢想,更可貴的是,堅持住并努力去實現它。  


       即将要結束這段短暫的旅程,我與同事們都留下美好的回憶在彼此的心裡,日後都能各自回味,并非簡單地存儲在照片裡。歸途的客車将要出發,我一身輕松,如徐志摩說:輕輕的我走了,正如我輕輕的來;我輕輕的招手,作别西天的雲彩。正如我作别了湖南。